浙大科技园“硬核助力”,让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落地有声”!

发布时间:2025-04-15 阅读数:53

岁起巳年,3家浙大校友企业爆火出圈;春分时节,10余家明星毕业企业热血“归巢”,3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齐聚浙大科技园。“杭州六小龙”热度不减,围绕“浙大系”“浙大现象”的讨论愈演愈烈。“何以是浙大?”成为很多人在寻找的答案。


在这所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现代大学里,创新话题、创业故事、创富案例,一时受到众多热捧。浙大科技园作为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平台、主渠道、主阵地,通过服务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概念验证助推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强化政策与资源对接、助力浙江大学院系产学研融合、运营浙江大学持股平台等多种方式,“硬核助力”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服务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下,中央科技委赋予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新定位,教育部牵头全面优化重塑工作。浙江大学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塑工作列入学校党委文件,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入,进一步明确了浙大科技园在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工作中的重要定位。


浙大科技园作为开展优化重塑工作的主要成员,深度参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工作,围绕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等重点任务,形成优化重塑工作方案,现已通过浙江大学常委会审议并报送至教育厅、教育部。目前,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新一轮全国试点候选院校之一。

1745474203133733.png



概念验证助推成果转化



在浙大科技园的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概念验证中心是获取源头项目的“六大抓手”之一。概念验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耕浙江大学科研人才优势资源,链接产业,吸纳资本,多维度、高质量赋能中心的产业化、拟产业化项目。在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上,探索形成概念验证“浙大控股”模式,让科技成果“转得出、接得住、落得了”,助推浙江大学科技成果实现高成功率产业化。


中心建立科技成果项目征集机制,初期项目来源以浙江大学为主。2023至2024年间,库累计入库项目220余项。其中,2024年完成校内征集项目74个,项目立项17个,开展验证服务39项,与产业化项目签订概念验证服务协议共26份,成功协助12个项目完成样品化与成果化,在杭州培育落地企业8家,在金华培育6个浙大人才项目落地。以“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累计为科学家项目提供科创赋能服务近百项。



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浙大科技园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一体化建设,打造从技能培训、项目优化、投融资对接到创业落地的全要素创业孵化体系,梯度培育科创企业。


构建“314X”全要素科创服务体系,融合浙江大学、浙江国资、科创生态3项资源禀赋,构建1个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科创人才、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区域政府4大创新主体,共建若干款服务产品。面向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精准提供科创人才服务解决方案。面向师生创业企业,建设完善从初创企业到成长型企业再到领军企业梯队培育。

1745474250504633.jpg




深度链接浙江大学的师生团队,在医疗领域、脑机智能、专用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孵化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人才项目。如,医疗领域孵化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刘清君老师项目“青木科技”,服务业领域孵化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黄琦老师项目“乐攸科技”,脑机智能领域孵化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张孝通老师项目“迈通医疗”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迈通医疗作为浙江省科技厅“安心屋”职务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项目、浙大控股集团首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作价投资项目、浙江大学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在生命健康领域的重要孵化项目,承载着脑机融合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命。



2024年,浙大科技园新引入大学生创业项目41个,其中浙大学生创业项目占比超过55%。引入项目中,有14个项目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大赛获奖项目。助力上欧科技等浙大系企业获500万元天使轮融资,辅导梦马智能(A类)、运升智能分获600万元、300万元“南太湖精英计划”资助。




服务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



浙大科技园拓展深化18个科创载体建设,各分园协同发力,加强源头项目与地方政府平台的互动。持续探索“一院一园一基金”“校地合作”“国际合作”等模式,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科创发达地区的网络对接,促进地方政府产业培育,为浙江大学科研成果发掘最适合转化的生态。


2024年,浙大科技园玉泉园区辅导10个师生创业项目成功入选西湖英才计划,3个教授项目成功入选城西科创大走廊优秀概念验证项目,累计辅导项目获得政府补助1900万元,辅导园区9家企业入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511”凤凰计划第二批“新苗企业”。



浙大科技园设立资源对接中心,围绕“深耕浙大、聚焦科创、赋能分园”的定位,通过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和市场化渠道,全方位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对接整合政策资源与资金资源,服务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2024年,资源对接中心储备高质量项目资源230个,其中浙大系项目100余个,占比达50%。年度累计推荐项目159个,成功推荐落地项目37个。拜访浙大系教授380人次,深度对接浙大院系8个,紧密绑定校设新型研发平台和外埠校区6个。




助力浙江大学院系产学研融合



推进浙江大学概念验证集群网络、中试小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度对接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引进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8个。其中,“浙大系”项目占比78%以上,浙大教授项目占比17%以上,浙大学生项目占比36%以上,浙大校友项目占比24%以上。


聚焦专业领域,创新合作机制,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模式。推进浙江大学与顺丰集团开展科研、转化、孵化、投资、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科创合作,建立浙大科技园·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将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的前沿探索和顺丰及其生态企业的技术需求紧密结合,为浙江大学相关学科领域注入鲜活的实践动能。联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产教融合基地(深圳),促进浙江大学科研创新网络拓展。



运营浙江大学持股平台



浙大科技园作为浙江大学持股平台运营工作的执行单位,积极参与持股运营模式的探索与持股平台的经营管理。扎实推进浙江大学科技转化项目运营,开展持股平台项目的尽调和服务工作,共对24个科技成果转化关联交易项目开展尽职调查。同时,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高质量资源整合,持续推动浙江大学持股平台工作的发展。



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需要“发现”的智慧,更需要“聚变”的勇气。浙江大学始终秉持“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致力于打造创新引领的创业教育品牌,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格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使“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为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点亮更多能够改变世界的梦想。浙大科技园作为全国首批大学科技园,践行科创全生命周期赋能的理念,不断探索构建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体系,服务浙江大学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面向未来,浙大科技园愿携手各界伙伴,共同构建高效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助力更多以浙江大学为主的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有声”,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核动力”。